【當前位置】 多彩貴州信息港   貴州文化   余慶矮人舞

貴州有你更精彩

余慶矮人舞

時間:2016/4/24 來源:貴州信息港 作者:貴州夢

余慶縣矮人舞主要分布于余慶縣烏江以北地區(qū)的敖溪鎮(zhèn)及周邊村鎮(zhèn)。敖溪鎮(zhèn)位于余慶縣中部,地處湄、鳳、余三縣結合處,是余慶通往湄潭、遵義的必經之地。

余慶敖溪矮人舞源自“儺戲”表演中“矮人神”這一形象。漢武帝拓邊屯軍,開發(fā)西南夷,漢文化就通過巴蜀、荊楚進入今黔北地區(qū),軍士的“軍儺”,將儺文化也同時帶入,逐漸影響著當?shù)剜l(xiāng)民的精神文化生活。隨儺戲在黔北民間的盛行,儺戲中“矮人神”這一形象在鄉(xiāng)民中也越來越受歡迎!鞍松瘛痹趦畱蛑袚沃_場戲和壓場戲的表演,有很濃的喜劇色彩,特別在戲后或戲間,“矮人神”托篩向眾鄉(xiāng)民索取燈油費,其模樣滑稽,動作詼諧,言辭動人,深受鄉(xiāng)民喜愛。人們隨之就利用田間地頭、堂屋院壩模仿表演。在發(fā)展中不斷改進矮人形象,不斷加入地方文化元素,注入民間的思想情感,使其具有了更深的思想文化內涵。明萬歷時期,播州(今遵義)土司制已岌岌可危,政治上的混亂,經濟上的困頓,使民眾窮困不堪,“矮人舞”在這時將黔北民間傳說《三種人》的內容編進舞蹈之中,以宣泄心中的憤懣。傳說表達的意思是:很久以前,世界上有三種人,即天上的“竹竿人”,地上的“扁擔人”和地底下的“掃帚人”(小矮人),他們原本平和友好,往來自由,甚至可以互通婚姻。但后因貧富差別,通婚和往來的多是“竹竿人”和“扁擔人”,掃帚人(小矮人)則受到歧視,不能再與“竹竿人”和“扁擔人”來往通婚,再也不能享受人生自由。民間勞苦民眾用竹竿人和扁擔人比喻統(tǒng)治階層和有錢人,用掃帚人自喻,表現(xiàn)生活在封建社會底層的人們,受到殘酷的階級壓迫和經濟剝削,如同小矮人一樣伸不直腰桿,如淪地獄般過著牛馬一樣的生活,內心強烈的憤怒和不滿,就通過“矮人舞”,曲折地表現(xiàn)出來。余慶“矮人舞”的表演,在清末民國時期也較為普遍。1958年后漸漸消失,1987年經發(fā)掘整理搬上貴州文化藝術舞臺,被視為貴州民間舞蹈瑰寶。“矮人舞”在沿襲傳承中不斷根據(jù)民間意愿設計矮人形象,清末民國初年,人們使用生產工具和竹篾等簡單物件,完成對矮人形象的重新設計,使之形成并定型為余慶民間特有的藝術形象。

矮人舞獨舞由矮人單獨表演,群舞由矮人與竹竿人、扁擔人共同表演。矮人形象:利用背篼或籮筐這類勞動工具扣罩于人的頭胸,作為矮人之頭,用小竹蔑穿袖當作手,固定于胯,用墨炭或深色泥土在裸露的腹部畫眉眼口鼻充當矮人之臉,套以小人衣褲,完成矮人形象設計。竹竿人形象:高人以兩人疊騎,外面套以加長長袍。扁擔人形象酷似笑羅漢,戴面具。舞蹈表演:主要舞者“矮人”四至八人,輔助舞者“竹竿人”兩組(表演者四人),“扁擔人”一人。隨鐮刀、鋤頭、竹筒等生活勞動工具敲擊出的有節(jié)奏的叮當聲,舞者通過腿、腳、臀、腰、腹部的舞蹈,表現(xiàn)詼諧、跳躍、激越的民間意向。舞蹈時雙腳隨節(jié)拍移動跳躍,扭腰擺胯,腹部、竹手隨之而動,尤如手舞足蹈,腹部上下左右的起伏扭動,表現(xiàn)不同表情。例如,《打鬧歌》中節(jié)奏鮮明的音樂,其旋律單純而跳躍。歌詞內容有著鮮明的地方特色:在幽默詼諧的歌詞表述中,表現(xiàn)民間艱苦的生產生活狀況,表達勸善勸和勸誡的民間勸導內容,表現(xiàn)余慶人不甘窮困、勇于進取的精神追求。

“矮人舞”還用念白的形式完成舞蹈無法表現(xiàn)的思想情節(jié):“小矮人”與“竹竿人”經“扁擔人”說合,喜結良緣。這一情節(jié),表述了生活在地底下受苦受難的矮人,他們追求平等幸福生活的愿望和理想。人舞唱詞穿插于舞蹈之中,舞蹈曲調多取黔北山歌小調。

矮人舞的形象設計來自民間,生活氣息濃厚,舞蹈表演風趣、活潑,歌曲旋律幽默詼諧,歌詞、表演反映了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,對于進一步了解和研究當?shù)孛袂轱L俗、歷史、社會發(fā)展具有較大的作用。現(xiàn)主要傳承人有:毛錦彬、周龍敖等。

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(fā)展加之自然原因,大多老藝人已不健在,1988年全縣文藝調演后再沒有搬上舞臺,又因資金困難,已處瀕危狀況。

【相關內容】:

多彩貴州 醉美世界

生態(tài)醬酒·今生是你
貴州導航
貴州便民助手
休閑
碼上有酒網